
9月26日晚,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巖泉來校,在文學院大會議室為全體師生作了題為“學術研究的特征、問題與方法”的學術講座。王龍洋教授主持講座。

張巖泉教授就什么不是學術研究與什么是學術研究的問題和同學們展開討論,并對學術研究的中西方解釋進行學術梳理,進而引出關于學術研究的定義。隨后分析了學術研究的結構要素與基本特征,闡釋了學術研究的不同層面、階段與境界。他使用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層層分析對比學術抽象用語,語言通俗、邏輯縝密,在生動的講解中同學們對學術研究的各要素有了更為清晰的理解。

張巖泉教授還強調,做學術研究要有“問題意識”,就此他提出了問題的“問題學”這一全新概念。他認為,在真假混雜的學術研究語境中,要善于分辨真問題,在真問題中要善于發現“典型現象”和“意義單位”,從而提煉出專屬于自己的問題,并對專屬問題進行“冷處理”,提煉出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真問題。
張教授進一步提出了方法的“方法論”,為大家介紹了一些學術研究的方法。他引用賴大仁老師的一段話說明方法的適用性,“學術研究方法是一扇窗戶,你想看哪里的風景,你就應該打開最適合看某處風景的窗戶,你要有很多扇窗戶,這樣就能看任何你想看的風景”。他還用河水與河床的關系來比喻學術研究與方法的密切關系,只有方法適用,河水和河床才能煥發和諧之美。
張巖泉教授生動而富有趣味性的語言、親切的授課風格、以及知識的邏輯性思想性不斷啟發著在場同學。講座后同學們舉手提問,張老師現場為同學答疑解惑,贏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文/龍芬 圖片/鄒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