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簡介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肇始于國立中正大學文學系。建國后,歷經南昌大學中文系、江西師范學院中文系、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數十年的發展,于1994年正式確立學院建制。胡先骕、王易、姚名達、肖滌非、胡守仁、余心樂等一批著名學者曾先后在此執教。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院形成了鮮明的人文主義教育傳統,人才輩出,已發展成為江西省高校學科特色較為鮮明、教師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的培養中文及相關專業人才的重點文科院系,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具有較大影響。
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江西省高?!鞍宋濉敝痢笆濉敝攸c學科,現為江西省一流學科、全國四星級學科。1981年,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文藝學二級學科博士點;2011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另設有學科教學·語文(1999年)、漢語國際教育(2009年,全省首批)2個專業學位點。擁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敘事學研究中心)。多年來,秉持優勢發展、協調發展、特色發展理念,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取得了較大成績,其中,敘事學研究、當代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在全國學界反響較好。
文學院辦有漢語言文學(師范)、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創設了文藝理論、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文教育、寫作、漢語國際教育8個教研室。漢語言文學(師范)是江西省高校首批品牌專業,2007年被確定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創辦于2003年,是學校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2016年開始招收本科留學生。學院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以學科為依托,漢語言文學(師范)、漢語國際教育已建設成為江西省高校同類專業中整體實力較強的專業,在2015年、2016年江西省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分別獲得全省高校本專業第一名,現同為江西省高校一流專業中的優勢專業,2019年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近30部(其中,入選國家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部)、教材近10種;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余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另承擔包括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語委項目在內的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其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近30項。
學院倡導、踐行科學人才觀、總體人才觀。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學科方向布局均衡、學術水平高、教學教研能力強、年齡與學緣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F有教職工95人,其中專任教師78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0人(其中,江西省專業技術二級崗位人選4人,另含低職高聘教授3人),副教授30人,未評上高級職稱的博士(含校聘副教授)2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委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江西省教學名師3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3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江西省社會科學中青年專家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人。
重視教育傳統,遵循教育規律,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谧吭浇逃砟?,學院著手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并積極探索本科生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卓越語文教師、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模式。近十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江西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學院現有本科生1451人(含留學生38人),在讀碩士生453人(含留學生14人),在讀博士生80人(含留學生4人)。近三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左右,師范生對口就業率50%左右,考研錄取率20%左右,位居學校前列。
學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有效推動地方經濟社會文化建設。1974年,創辦了面向基礎語文教育的刊物《讀寫月報》。該雜志為江西省優秀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學院積極參與“國培計劃”項目,具體負責江西省中小學語文名師培養計劃項目。2017年1月,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方言文化教育工作站在學院掛牌成立,江西方言文化資源保護、研究、開發、利用工作全面啟動,近兩年取得可喜成績。
學院積極構建教育國際化理念,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近年來,更是有效搭建師生出國(境)訪學交流平臺。學院充分利用學校已經建成的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巴勒斯坦圣成大學孔子學院等,輸送師資,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先后3次榮獲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學院每年均有優秀本科畢業生前往從事志愿者工作。
二、2020年引進高層次人才需求計劃表
人才項目名稱 | 學科方向或專業名稱 | 需求 數量 | 緊缺急需 |
重點人才 (領軍或拔尖) | 中國語言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優先) | 7 |
|
學術骨干 |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論(語文)〕 |
|
海歸人才 | 比較文學 |
|
優秀博士 | 課程教學論(語文) | 緊缺2類 |
中國語言文學(寫作學、文字學方向優先) |
|
三、人才類別和待遇
(一)江西師范大學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相關優惠待遇
人才 類型 | 科研資助費 (人民幣/萬元) | 住房與安家費 (人民幣) | 薪酬待遇 (人民幣) |
非實驗學科 (含藝、體) | 實驗 學科 |
領軍 人才 | 一類 | 一人一議 |
二類 | 50 | 500+ | 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并提供安家費15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60-80萬/年;或年薪120-150萬,含所有。 |
三類 | 40 | 200+ | 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并提供安家費10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40-50萬/年;或年薪60-80萬,具體面議。 |
拔尖 人才 | 一類 | 30 | 80 | 提供安家費7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或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同時一次性提供40萬元安家費。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15萬/年;或年薪40萬,具體面議。 |
二類 | 20 | 60 | 提供安家費6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或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同時一次性提供30萬元安家費。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8萬元/年;或年薪35萬,具體面議。 |
學術 骨干 | 一類 | 15 | 50 | 提供安家費5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或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同時一次性提供20萬元安家費。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5萬元/年;或年薪30萬,具體面議。 |
二類 | 15 | 50 | 提供安家費45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或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同時一次性提供15萬元安家費。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3萬元/年;或年薪25萬,具體面議。 |
博士(后)人才 | 一類 | 不少于10 | 不少于40 | 提供安家費4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并前3年享受1000元/月住房補貼或提供過渡房免費居住。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5萬元/年;前3年可校內享受副高六級崗位的績效工資待遇。(符合博士二類業績的緊缺急需博士按此待遇執行) |
二類 | 8 | 20 | 提供安家費3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15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并前3年享受1000元/月住房補貼或提供過渡房免費居住。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前3年可校內享受副高六級崗位的績效工資待遇(緊缺急需博士按此待遇執行)。 |
三類 | 5 | 10 | 提供安家費25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1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并前3年享受1000元/月住房補貼或提供過渡房免費居住。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前3年可校內享受副高六級崗位的績效工資待遇。 |
海外 人才 | 終身 教授 | 50 | 200 | 提供安家費8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并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25-30萬元/年;或年薪不低于60萬,具體面議。 |
助理 教授 | 30 | 100 | 提供安家費40-5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并聘期內提供工作住房1套。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15-20萬元/年;或年薪50萬,具體面議。 |
優秀 海歸 | 10 | 50+ | 提供安家費40萬元(報到后一次性支付20萬元,其余分8年平均支付);并前3年享受1000元/月住房補貼或提供過渡房免費居住。 | 按實際受聘崗位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引進人才津貼10-15萬元/年;前3年可校內享受副高六級崗位的績效工資待遇(約年薪可達30萬+);或年薪35萬,具體面議。 |
注:
1.以上待遇均包括國家、各級政府和地方的項目資助。
2.協議與合同的聘期一般5年。
3.所有引進人員的安家費均需在校服務滿8年,如已預借全部購房款者在服務滿5年后即將離開學校,需退回后3年相應的購房款。
4.按實際受聘崗位工資福利待遇包含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基礎性績效、獎勵性績效。
(二)其它待遇
1.學校為引進在校全職(以人事關系調入學校為準,下同)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事業編制。聘期前3年,博士(后)人才(一、二、三類)可校內享受副高六級崗位的績效工資待遇。如前3年,以江西師范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主持立項國家級課題,聘期第四、五年保留校聘待遇不變,否則調整為實際受聘崗位工資福利待遇。其他高層次人才按協議執行。
2.學校為引進來校全職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安家費。同城引進人才,原則上安家費減半。安家費一般僅限于在南昌地區購房使用。來校工作并正式報到三個月內支付一次性部分的安家費,其余部分按服務期限分年度平均支付;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也可以全部預借購房。禁止以任何形式套取安家費,否則予以追回,學校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安家費的具體實施辦法參見本辦法附件。
3.學校為引進在校全職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工作住房(過渡房)。
4.學校為引進在校全職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提供科研資助費。應聘非教學科研崗的高層次人才,不享受科研資助費;績效工資待遇按實際受聘崗位或協議約定享受。
5.所有全職引進人才子女均可享受入讀附屬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福利待遇。
6.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滿足配偶安置的,可享受配偶安置政策。
7.學校為引進在校全職工作的業績特別優秀或緊缺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引進津貼。
8.學校對拔尖人才、學術骨干和博士(后)人才、海外人才實行試用期制,試用期1年。試用期不合格,解除人事關系,并追回已享受的各項高層次人才引進待遇。
(三)配偶安置
1.若配偶已在本市工作且具有事業編制身份的,不再安排工作。
2.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優秀海歸、緊缺急需專業1類博士(后)如有配偶安置要求,可視情況按以下辦法安置配偶:
(1)配偶為事業編制人員,人事關系調入學校。
(2)配偶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且具有相應學位的,可安排非事業編制同工同酬工作,享受學校非事業編制同工同酬人員待遇。
(3)配偶未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的,學校推薦安排臨時用工。
(4)待業在家的,可在高層次人才聘期內發放生活補助1000元/月,補貼時間為5年。
3.其他引進高層次人才,學校不安排其配偶工作,也不發放生活補貼;但其來校工作后,可依據學校高層次人才配偶安置辦法,申請安置。
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學術骨干、海外人才、具有沖擊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稱號和業績成果特別優秀及學校特有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可根據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實際并結合本辦法,采取“一人一議”政策,在《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享受優惠待遇參照表》區間內上下浮動并合理調整,職責和待遇一并在協議中予以明確。
擬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若其符合學校學科特區引進高層次人才相關條件,還可按《江西師范大學學科特區高層次人才引進與管理暫行辦法》享受相關待遇。
四、引進條件
(一)領軍人才
1.領軍一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或國外相同層次的院士、“萬人計劃”(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下同)杰出人才、國家“三大獎”一等獎及以上(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簡稱“三大獎”,下同)獲得者(排名第一)。
2.領軍二類
具備未來3-5年獲得重大標志性成果的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青項目獲得者、(海外高層次人才,簡稱“千計劃”,下同)入選者(青年項目除外)、“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高被引學者、國家“三大獎”一等獎及以上獲得者(排名第二)或二等獎(排名第一)、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及相當層次的高層次人才。
3.領軍三類
具備未來3-5年獲得重要標志性成果的現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會評專家、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國家級科研平臺負責人、教育部2011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排名第一)、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得者(排名前一)、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項目入選者、中部“千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國家優青項目獲得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及相當層次的高層次人才。
(二)拔尖人才
1.拔尖一類(一般不超過50周歲)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A類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省級“三大獎”一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及相當層次的高層次人才。
2.拔尖二類(一般不超過45周歲)
“井岡學者”或其它省(市)委高層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實施的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國家雙一流高校中具有教授職稱的優秀博士生導師,且業績符合下述(1)或(2)中任二項。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獎(排名第一)、省“三大獎”二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獲得者,且近五年業績符合下述(1)或(2)中ⅰ、ⅱ中任一項。
(1)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有學術論文1篇者;
(2)業績成果同時符合下列三個條件的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或博士(博士后):
ⅰ、課題: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1項。
ⅱ、學術論文:
人文社科類:以第一作者發表SSCI論文1篇;或《江西師范大學學術期刊目錄》認定的A類(《江西師范大學學術期刊目錄》認定的A類,簡稱“A類”,下同)論文2篇;或發表CSSCI專業期刊論文4篇。
ⅲ、獎項(作品):人文社科類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省級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的獎勵1項。若相關人才的三項業績同時達到雙倍及以上條件,經學校拔尖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審議同意的,可以認定為“拔尖一類”。
(三)學術骨干
1.骨干一類(一般不超過42周歲)
近3年業績成果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或博士(博士后):
(1)課題:主持立項國家級課題1項。
(2)學術論文:
人文社科類:以第一作者發表《江西師范大學學術期刊目錄》認定的A類論文1篇;或發表CSSCI專業期刊論文3篇。
(3)獎項(作品):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或省級科研成果獎1項。
2.骨干二類(一般不超過42周歲)
近3年業績成果符合骨干一類業績成果條件2且符合1或3中任意一項者。
(四)博士(后)人才(一般不超過35周歲)
1.博士(后)一類(同時滿足下列三條)
(1)基本條件:不超過32歲;業績成果條件特別突出者,可適當放寬2-3歲。
(2)業績成果條件:以第一作者發表本學科權威期刊2篇或頂級期刊1篇。其中期刊學術論文鑒定,以校內外三名及以上同行專家匿名評審意見為主要依據。
(3)發表本學科頂級期刊學術論文且達到學科領軍人才或者國家“四青”(即“長江學者”青年學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青年入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下同)高層次人才相當水平的特別優秀博士,可參照上述領軍人才或拔尖人才享受待遇,具體待遇“一人一議”。
2.博士(后)二類(滿足下列三條之一)
(1)學校緊缺急需專業的高水平大學(研究機構)以及音樂、體育、美術等高水平專門院校(研究機構)應屆畢業的博士(后);且符合博士三類人才業績條件。
(2)近3年內業績成果達到以下門檻條件的雙一流高校(高水平研究機構)以及音樂、體育、美術等高水平專門院校(研究機構)優秀博士(后):
人文社科類:以第一作者在CSSCI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篇或《江西師范大學學術期刊目錄》認定的A類學術論文1篇。
(3)近3年內立項并主持國家級課題的博士(后)。
同時,該層次業績成果條件作為本校博士畢業生留校從事教學科研崗工作的最低門檻條件。
3.博士(后)三類
近3年內業績成果達到以下門檻條件的雙一流高校(高水平研究機構)以及音樂、體育、美術等高水平專門院校(研究機構)優秀博士(后):
人文社科類:以第一作者在CSSCI收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
(五)海外人才
1.終身教授(年齡不超過55周歲)
在當年發布的USNEWS、QS、THE、ARWU全球四大大學排名中的兩個及以上排名列前200位境外高校的海外知名大學終身教授或相當職務專家。
2.助理教授(年齡不超過45周歲)
在當年發布的USNEWS、QS、THE、ARWU全球四大大學排名中的兩個及以上排名列前200位境外高校的海外知名大學助理教授或相當職務專家。
3.優秀海歸(年齡不超過38周歲)
在當年發布的USNEWS、QS、THE、ARWU全球四大大學排名中的兩個及以上排名列前200位境外高校畢業的博士。該類人員還須達到博士二類同等業績成果條件。
(六)業績認定
1.博士生階段發表學術論文以導師為第一、本人為第二作者的或本人指導學生為第一作者且本人為通訊作者的,可視實際情況認定本人為第一作者。
2.學術論文分類以《江西師范大學學術期刊目錄》為準,分區以中國科學院當年JCR分區為準。在本校權威和頂級期刊論文目錄發布之前,以同行評價為準。
3.人才業績成果以學??蒲胁块T的書面認定結果為準。
4.業績成果的截止時間為來校辦理人事關系報到手續當天。
五、應聘方式
1.凡有意應聘者,請登錄江西師范大學人事處網站“人才招聘系統報名,報名須先注冊個人賬號,再選擇崗位投遞簡歷及有關證明材料(含基本情況、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和業績成果等)。
2.學院擬錄用人員填寫《江西師范大學擬引進高層次人才申請表》,并發送至學院聯系人郵箱。下載網址如下:https://rsc.jxnu.edu.cn/2858/list.htm
六、考核辦法
1.考核形式:根據需要,采取筆試、面試、講課、專業技能操作考核等一種或多種形式進行考核。擇優錄取,考核時間、地點另行通知。(疫情防控期間一般采用線上視頻面試方式進行)
2.心理測試和體檢:擬錄用人員,要參加心理測試和體檢。體檢和心理測試費用由學校承擔。體檢標準參照《江西省申報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辦法》執行。
七、政審、公示與錄用
經學校研究決定擬錄用人員,公示7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政審合格,辦理入職手續。
八、聯系我們
人事處(高層次人才工作辦公室,先骕樓5區313室)
劉老師、何老師 0791-88120183
招聘郵箱:jxsdrcb@jxnu.edu.cn
手機:15910592805(微信同號)
QQ群號:876703766
文學院(名達樓3308)
朱老師:0791-88120290
招聘郵箱:21543207@qq.com
通訊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開發區紫陽大道99號江西師范大學
郵編:330022